科技诊断:给文物做“深度体检”
当一件历经千年的古籍或字画来到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它首先要接受的不是直接修复,而是一场全面的“深度体检”。这里的修复师们化身“文物医生”,用科技手段与传统技艺为文物把脉问诊,让沉睡的历史重新焕发生机。
科技“透视眼”:给文物做“体检”在诊断环节,造纸纤维分析仪成了修复师的“透视眼”。它能像显微CT一样,穿透文物表面,清晰呈现纸张内部的纤维结构和老化程度。比如面对一件书画文物,分析仪能快速分辨其纸张类型——是柔韧性强、纤维细长的宣纸,还是质地略粗糙、纤维较短的元书纸。这种精准识别为后续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避免修复材料与原纸“水土不服”。
小知识:宣纸与元书纸虽同为传统手工纸,但纤维来源和制作工艺不同。宣纸以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为原料,纤维长且交织均匀,适合书画创作;元书纸多以竹子为原料,纤维较短,常用于书写和印刷。科技手段能准确区分这些细微差异,让修复“对症下药”。

博物馆中的文物修复室是什么样?
博物馆中的文物修复室是什么样?【三】
博物馆中的文物修复室是什么样?【四】
博物馆中的文物修复室是什么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