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初步整理,最近在东北片发掘区的良渚文化地层陶片中,拼对出一件陶质房屋模型,与余杭卞家山遗址发现的房屋模型酷似。该器物以夹砂细红陶捏塑,屋顶呈四面坡,有屋脊,也有屋檐,一侧坡面残缺,少部分墙体尚存。每一坡面均有一个鼻子状的细长气窗,坡面刻有人字形交错的细密平行直线,表明屋顶覆盖着某种编织物。整器俯视近方形,残长4.9厘米,宽5.3厘米,屋顶残高3.5厘米,带墙残高4.5厘米(图5)。该房屋模型比卞家山的房屋模型略小,胎体更薄,制作也更精细。可惜墙体部分残缺严重,依然无法判断当时房屋的墙体高度与屋顶的比例,以及门与窗的布局和形制。无论如何,这一发现再次证明良渚时期的主流房屋形态应为带气窗的四面坡屋顶,对于还原当时的建筑样式具有重要价值。

图5 房屋模型
海宁地区史前遗址众多,经过大规模发掘的有达泽庙、小兜里、皇坟头等。朱福浜遗址是海宁地区史前时期又一个颇具规模且得到完整揭露的基层村落,文化遗存以崧泽—良渚文化为主,它所反映的聚落模式和演变轨迹,代表了嘉兴地区史前社会发展轨迹的一个经典案例。同时也发现了一些罕见的遗迹和特殊器物,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值得探究。它的陶器群与良渚遗址群有诸多相似性,两者之间或存在某种关联。
浙江海宁朱福浜遗址【一】
浙江海宁朱福浜遗址【二】